幸福生活不忘革命忠魂 安源抗日英雄墓园修缮一新 各界人士鲜花祭扫
全体人员向抗日英雄默哀致敬
抗战老兵廖高保在祭扫仪式上讲话
青山巍巍埋忠骨,正气浩然贯长虹。4月6日,位于安源区张家湾村灯盏窝的安源抗日英雄墓园庄严肃穆,抗战老兵、志愿者、高校学生等100余人齐聚于此,手持菊花,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抗日将士。
上午10时整,祭扫活动正式开始,此次祭扫活动采用萍乡传统祭祀仪式:奉上祭品,点上香烛,倒上酒,宣读祭文,三鞠躬致敬民族英魂。庄严的仪式结束后,全场肃立默哀三分钟,随后,各界人士向抗日英雄纪念碑敬献鲜花。记者在现场看到,有许多青年学生自愿参加祭扫活动,他们表示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在新征程中展现青年人的新作为。
抗战老兵廖高保在祭扫仪式上非常激动,他说:“无数英烈用无私奉献和无悔牺牲,改造了社会,改变了世界,赋予国家和民族以崭新的面貌。今天的美好生活,饱含英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份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新时代,传承弘扬英烈精神,不忘初心勠力奋斗,给未来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是我们对英烈的最好告慰。”
祭扫现场
抗战老兵向抗日英雄纪念碑献花
2015年,在安源镇一个叫灯盏窝的小山坡上,当地的历史文化研究者发现了一片墓地,坟丘大都已平塌,墓碑为青石制成,残缺不全,散落在茅草灌木之中。当地政府随即组织专家对墓地进行了清理,发现墓碑30多块,经仔细辨认,墓碑上的文字记载他们来自于四川、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云南、甘肃、安徽、江苏和江西等省,牺牲时间大都在1937年-1938年间,墓碑上还有部队番号和国民政府勤字编号。
据了解,安源抗日英雄墓园位于安源镇张家湾村灯盏窝,建于1938年,这些将士主要来自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战场,当时的萍乡,交通比较便利,有株萍铁路通长沙武汉,玉萍铁路通南昌浙江,因此,从南京、武汉和南昌、九江等地战场的伤病员,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到萍乡。据萍乡卫生历史资料记载:“民国26年(1937年)春,江西省卫生处委派汪度来萍创办萍乡县卫生院,兼有卫生行政职能。县医院恢复普爱医院名称。淞沪战役后,安源米仓成立62临时后方医院,汪度兼任院长,收治伤员800余人。”安源是萍乡煤矿所在地,当时有军政部第62后方医院、萍乡县立医院和安源煤矿医院,具备一定的医疗条件,因此成为了这些伤病员的治疗基地。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伤病员不治牺牲,有近千人被后方医院就近安葬在安源张家湾的山头,由于时间久远,墓园经历各种变迁,大都已经损毁。
青年学生向抗日英雄纪念碑献花
近年来,在萍乡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抗战历史文化研究者和关爱老兵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政府拨出专款,将墓园仅剩的30多块残存墓碑进行了收集保存,并制作了新的墓碑,将墓园修葺一新,2018年2月安源抗日英雄墓园全面竣工。同时,安源镇将安源抗日英雄墓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墓园已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18年4月7日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李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