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许学勤:炮火中救下无数伤员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一位从事战地救护工作的抗战老兵———许学勤。比起枪来,他拿的最多的是担架和医药箱。他在战场上救过数不清的伤员,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流血和牺牲。让我们走进他的青春,去聆听最真实的抗战经历。
无私奉献的一名战士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沙发上穿着白色汗衫的老人,虽然额头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可身姿挺拔、端坐如钟,仍能看到几分军人的风采。许老总是说自己是一位医护兵,没什么特别的事迹,可我们明白,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那些没日没夜辛苦的医护兵。
1944年,19岁的许学勤参加了八路军,他进入的卫生队服务于当时华东军区第三陆军医院,他们和部队一起在山东一带打鬼子。1945年随着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宣布结束,可胜利的喜悦还没平静,解放战争打响了,老人再次赶到前线开展救护工作。
1950年他又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支援朝鲜。谈起这场抗美援朝,老人记忆犹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美国兵,志愿军条件简陋,损失伤亡惨重,“当时我们一个班18个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3个。 ”说到这里,老人一度哽咽,忍不住叹息。老人的脚趾、脚后跟都严重冻伤,因坏死被切除。许 学勤一直奋斗在危险的前线,战争夺去了他的右眼和左手小指。
知足感恩的人民公仆
1956年退伍后的许学勤被分配到安徽省金寨县,安排在金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的卫生防疫工作。继续干着老本行的许学勤也在金寨安了家,取了金寨的妻子,养育了一对儿女。
如今的许老和老伴儿住在一间不大的两居室,生活简朴却满足。老人腿脚不便,很少出门,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读读报纸,了解国内外新闻。“比起其他早逝的战友,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今年也活到了90岁。”老人告诉我们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看望他,很感谢国家和社会还惦记着他们老一辈人。
(时间:2018年7月7日 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