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捐献遗体的东阳抗战老兵郭志庆圆了最后的遗愿 他将骨灰撒放在曾经抗战过的地方

     “我死后自愿捐献遗体,骨灰就撒在曾经抗战过的山上……”8月15日,东阳抗战老兵郭志庆完成了最后的遗愿,他的骨灰撒放在了他曾经抗战过的地方——丽水市碧湖镇高溪村人民英雄纪念碑后面的树林里。

     “我们终于完成了抗战老兵郭志庆最后的遗愿。”东阳市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吴爱红说,下半年,东阳还有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抗战老兵的骨灰要”回家“,他说这是为国家发展再尽一点余力。                                      

      捐献遗体为国家医学事业再作点贡献

      2015年12月7日早晨6时18分,在亲人的陪伴下,92岁的抗战老兵郭志庆安详地走了……遵循老人的遗愿,当天下午,老人的遗体被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接走。

      早在2002年,郭志庆就与浙江大学湖滨校区签订了捐献遗体的志愿书。他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和光辉业绩,我深刻感到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为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我总想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科学研究,为医学事业作点贡献。因此,我在2002年就写信给浙江大学医学院,表达自己的心愿。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回信同意,并为我办好了手续。“

      郭志庆还想方设法说服老伴也捐献遗体,在他的带动下,2005年,郭志庆的爱人蒋宝娥也与浙大湖滨校区签订了捐献遗体的志愿书。

      1924年,郭志庆出生在东阳市画水镇洪塘村的一个贫穷之家。 1942年7月,郭志庆跟着东阳市南马镇前宅村的吴尚志,徒步经永康到丽水碧湖参加国共合作的西南干部训练班第七期。

      不久,郭志庆担任译电见习,真正参加到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队伍中去。1942年8月,浙赣会战,日寇侵袭丽水。有一次,在碧湖跟日本人作战,日军以飞机大炮猛轰开道,还派出喷火兵用火焰喷射器纵火。一时间,风助火势,漫山遍野燃起的熊熊大火正对着郭志庆所在的守军阵地刮过来。鬼子在火势的掩护下发起攻击,守军频频伤亡,坚守阵地已异常艰难,很快就攻占了前哨阵地,最后只剩下郭志庆一人……

      1945年9月,郭志庆在福建浦城见证了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此后,郭志庆一直在国民革命军里担任上尉译电员。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成都郫县安德镇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派到南京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5月转业回乡,分配到教育部门工作。1980年10月退休在家。

      转业回到东阳后,郭志庆就再也没有回过丽水。2015年,郭志庆被认定为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看看便成了他最大的愿望,然而那时的他早已卧病在床。

      2015年12月,在郭志庆生病最后的日子,一般的医院都要求住在ICU病房,为了让亲人能在郭志庆的最后时刻陪伴着,在吴爱红等人的联系下,向金华市中心医院要求住在普通病房里。金华市中心医院特别为郭志庆开了全科病房,让郭志庆在亲人的守护中安详离去。

      抗战老兵郭志庆的心愿感动了很多人。在郭志庆住院的时候,隔壁病房的家属都过来举起大拇指给老人点赞。郭志庆离世后,浙大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过来接人,大家默默站成两行为他送上最后一程……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郑方的帮助下,郭志庆完成了捐献遗体的心愿。

      多方协调终圆抗战老兵最后遗愿

      郭志庆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郭兴跃在东阳巍山高中当老师,二儿子郭兴卢和小儿子郭中民从企业下岗后自谋职业。为了说服子女,郭志庆还给子女写了一封《遗嘱》:”在过去,我们都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退休时,我的工资也只有44元。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才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越过越幸福。生老病死,人所难免,为了医学的发展,提高人体疾病的认识和研究,为人民健康造福作贡献,今后我自愿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走后,后事一切从简。“

      一个多月前,郭志庆的骨灰可以“回家“了,可是,如何才能将他的骨灰撒在他曾经抗日的战场上呢?为此,东阳市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筹备了一个多月,在浙江省红十字会、东阳红十字会、丽水红十字会、莲都红十字会、莲都民政局、碧湖镇政府、浙江医科大学等的支持下,定在8月15日,将郭志庆的骨灰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高溪村。

      当天上午10时许,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带着郭志庆的骨灰来到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高溪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旁,在莲都红十字会王会长的主持下,与郭志庆的家属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接仪式,并在10余位东阳市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的红十字志愿者的陪同下,将郭志庆的骨灰撒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后面的树林。从此,郭志庆将永远留在他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

      “在我爸失去行走能力之时,东阳市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吴爱红和东阳最年长的关爱老兵志愿者、金华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吴兆宁及时送来了轮椅;在我爸病重、病危住不进医院之时,吴爱红又四处奔走;为了我爸遗体捐献和骨灰撒放在曾经抗日的战场上的遗愿,吴爱红更是忙前忙后。”郭兴跃说,”对于大家给予爸爸的关怀,他们会铭记于心,并将牢记爸爸的教诲,为人民、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

      今年还有一个捐献遗体的东阳抗战老兵”回家“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东阳还有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抗战老兵要“回家”,他就是王岩忠。

      王岩忠,1917年12月出生,东阳市六石街道石马村人。小时候,家里只有兄弟两个,条件还算可以。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后,报纸上都在讲抗战救国,保家卫国,王岩忠就一心想去当兵打日本人。1938年,有个义乌人到东阳招汽车兵,当时21岁的王岩忠就去报考,如愿考上成为一名汽车兵。在江西省训练后分到湖南衡阳第五军汽车兵团二营,后在重庆飞机场开卡车运输军用物资。抗战胜利后回乡务农。

      吴爱红说,王岩忠是东阳籍回乡务农抗战老兵里唯一一个经历了整整八年抗战的抗战老兵,早在1994年火化还没推广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和家里人商量要捐献自己的遗体。2003年,他再次提及此事,在得到三个孩子的同意后,王岩忠不断给省老龄委写信表达捐献遗体的愿望,最终浙江大学医学院为老人邮寄来了遗体捐献志愿表。王岩忠说,一辈子为国家做的事太少,捐献遗体也算是为国家发展再尽一点余力。

      2015年9月8日下午4点50分,99岁的王岩忠“归队”,在东阳市红十字会的对接牵线下,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他的遗体捐献到浙江医科大学,完成了他心愿。

      郭志庆、王岩忠……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南征北战,现在人民生活幸福了,他们又为了医学研究自愿捐献遗体,他们一心报国的精神让人钦佩,他们尊重生命的爱心让人感动,他们的行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时间:2018年8月30日   来源:金华新闻网     记者 张海滨/文 通讯员 金狄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