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兵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到17岁参加革命奋勇杀敌 离休后坚持发扬“老兵精神”
9月3日,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在大港油田离退休管理中心,记者见到了一位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的抗战老兵——李培中老人,他正用亲身经历为青年员工讲授一堂题为“走进红色记忆 聆听革命故事”的党课。
不到17岁参加革命
李培中1928年出生,和其他普通孩童一样,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种种苦难。1945年2月,不到17岁的李培中辗转来到了共产党领导的“通三香联合县抗联分会”参加革命。
“我当时主要在县支队做文书,当然也参加几场小战斗。”李老告诉记者,当时因为敌人要来他们那里抢粮食,为此他们伏击三河县日伪军。“1945年4月的一天晚上,敌人到了,我们一共三个连队,杀死了不少敌人。”李老激动地说,“当时庄稼都没长成,一片开阔地,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李老回忆道,那次小的伏击战缴获了敌人40多支枪、2把机关枪和2辆卡车,战士们打了一场大胜仗!”
在战争中成为党员
由于年纪较小,李培中后来转到解放区冀察中学学习。学了三个月,让他受益匪浅,提高了对党对革命事业的认识,极大的锻炼了思想作风。
1946年6月间,国民党政府撕毁“双十协定”,掀起了全面内战。敌人疯狂地向边区扑来,就在此时,李培中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了8月,形势更加严峻,许多工作由地上转到地下,不少同志在战斗中负伤、牺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老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说到这段历史时,李培中挺直腰、握着拳,声音也洪亮了起来,根本不像90岁的人。
他的课很受欢迎
解放后,组织调李培中到天津大学讲授党史课,由此成了一名大学老师;1974年他又调到大港石油学校,继续讲授党史课。李老掌握的政治理论派上了用场,他把讲课当作组织交给的一项任务,就像战争年代接受任务一样,不仅想尽办法去完成,还要琢磨着怎样才能完成得更好。他每次讲课前都认真备课,每天工作到深夜。讲课时,他不仅有教案,还写了讲稿,准备了实例和卡片,自己制作战场战役挂图,学习每个战役的军事用语。
“我只上了四年半的小学,但我后来不断学习,在讲课中把所要讲的内容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我的课。”李老开心地说。
把“老兵精神”带入生活
在李老曾经工作的石油学校有一个厕所,原来是每个部门轮流派人值班清扫,时间稍长,大家有些不情愿,不想再干,到后来也没人干。见此,已经离休享受天伦之乐的李培中坐不住了,每天早起自带工具悄悄地去清理厕所的卫生。
一位离休“老革命”在1990年前后义务做着这样的事,一干就是四年,1400多天,直到学校搬家。此外,李老离休后外出疗养,每次都会把自己所住的房间、公用厕所、楼道、楼梯打扫干净,还参加疗养院组织的周六义务劳动。
随着李老的年纪越来越大,已然做不了那些需要耗费体力的事了,他就利用离退休管理中心提供的各种活动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利民的好事。李老说,离休以后,他每天都要收看各种时政节目,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和亲身感受讲给亲友和周围的人听,时间一长,很多老人遇到一些不清楚不明白的事也爱问他,不再去打听“小道儿消息”了。
(时间:2018年9月4日 来源:滨海时报 记者:张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