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国民党军队口述

宏立城集团物业:慰问两位百岁抗战老兵,聆听抗战的那些烽火往事……

      不知一国之史,便不配做一国之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每年的9月18,是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918”事变之后,中国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创伤。直至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人类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在87后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曾经亲历抗战的民族英雄们已经离我们远去,而那些为数不多的健在抗战英雄、那段历史片断的“活化石”,就更值得今天的人们珍惜和敬重。

      近期,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城市服务集团及辖区居委会,登门看望和慰问了住在由宏立城集团打造的花果园的两位百岁抗战老兵,同他们聊聊家常,聆听他们的抗战故事和人生际遇。

      105岁抗日老兵李文华死一生,亲率部属收缴了军的武器

      居住在宏立城集团花果园C区2栋的抗战老兵李文华今年已经105岁,慰问小组进门和送客出门的时候,老先生都会向前来慰问的宏立城集团物业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先敬个军礼,然后主动微笑着伸出手来,同来访者一一握过。

      由于听力受损,李老先生要通过文字得知来访者宏立城集团城市服务服务集团相关人员想了解的信息,然后在娓娓道来,声音依旧有种穿透时空的力量。

(105岁的抗战老兵李文华在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家中)

      谈话的间隙,老先生走进卧室拿出他获得的奖章向客人一一展示。

(李老先生珍藏的奖章)

      李文华老人1913年12月生于山东泰安,原名李中仁。1935年2月,在泰安就读高中的李文华投笔从戎,考入南京炮兵学校受训,编入国民党军队重炮10团。因与李宗仁(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名字相近,便改名李文华。

(遵义中路居委会工作人员与抗战老英雄合影)

      “七七事变”爆发后,李文华受命随部队先后赴苏州、南京、九江、长沙等地抗战。1938年,因在执行任务中表现突出,被保送炮校(系黄埔军校分校,驻湖南零陵)下级干部培训班及中央军校炮校代训第16期炮科20总队学习,1940年军校毕业,先后任见习官、排长、副连长等职,驻防湖南沅陵、安徽休宁、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地。

(就读炮校时的李文华)

      1942年1月,29岁的李文华作为基层指挥员,参加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此役,日军遭重创,被毙伤5万余人,中国军队掌握了战役主动权。

(2018年春节前夕,李老先生从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回山东老家过年途中,来到了芷江受降纪念坊)

      李老还曾随中国远征军进驻保山,远赴密支那,因同英、美军有工作交流,老人家英语口语还不错。

      抗战期间,有一回李文华接到上级指挥官命令,让其跟随炮兵团从武昌坐船下到九江,在九江江边筑起一道防御墙抵御日本侵略者。当时,由于给炮兵团运输炮弹弹药的货船却发生故障,在对面的江边抛锚。为了夺取枪炮弹药,李老带领了近百名士兵,冒着敌机轰炸与枪林弹雨,渡江至货船旁,需要将插在货船上的军旗拔下,避免遭到敌军发现。

      在众战友的掩护下,李文华爬上货船,正当拔旗之际,却看见上空有五六架日军的轰炸机,只见一颗颗炮弹从天而降,就这样在货船周围炸开来。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李文华完成了拔旗的任务并返回炮兵团阵地,但让他难过的是,此次战斗很多战友阵亡,“要不是他们,我也不会活下来!”李文华老人感慨地说,这些士兵都是他的恩人,都是英雄。

      “当时日军官兵站成一排参加受降,我命令下属收缴了他们的武器。”李老回忆说,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他所在部队在杭州参与了受降工作,终于等到了胜利的这一天。

      抗战胜利后,李文华随队驻江苏连云港、云南等地。其后所在部队整编,李文华离队,返乡途中得知家乡遇旱灾,遂决定定居贵阳,被安置在贵阳马车队(贵阳市交通局前身)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李文华失去自由和工作,靠着自己的双手过起自食其力的生活。他曾在湘雅村的小路边,支起一间修理自行车的小店,为附近的居民们修理自行车。不但眼神好,手艺也不错,深得附近居民们称赞。

      随着骑自行车的人逐渐减少,开车的人逐渐增加,李老与时俱进,在野猫井开起了自己的小修车店,给客人的车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和维护。后又因修葺贵黄公路,修车店无法继续经营。李老随即转行在中曹司大桥开了一间小杂货铺,这一开就近九年。

      2010年,宏立城集团开发的花果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李老和小儿子李正胜一家,便回迁安置在了宏立城集团花果园C区约90平方米的现住房内。天气好的时候,宏立城集团花果园C区邻居经常能看到老人家在门前花园散步的身影,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也会经常上门嘘寒问暖。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李文华得到了一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老人格外珍惜。

      由于其特殊的经历,李老成了宏立城集团花果园C区的名人和“长寿之星”。问起老人的长寿秘诀,56岁的小儿子称,自从搬进宏立城集团花果园的新家后,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宏立城集团打造的花果园配套设施完善,适合老年人生活,老人身体比较健康,家人做什么他就吃什么,记性也好,经常会和人聊起往事。“要说秘诀,能够历经坎坷活到时现在,亲历各阶段的种种变化,没能豁达的心态是不行的。”

(105岁的老英雄精气神十足)

      100岁抗战老兵王鉴廷: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是一生中最高兴的日子

(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城市服务集团物业人员上门慰问抗日老兵王鉴廷夫妇)

      “那一天太高兴了,小日本欺负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终于胜利了。憋了这么多气,要是能上前线,我要跟鬼子拼刺刀、狠狠咬他们一口......”提起73年前的8月15日,家住宏立城集团花果园一期12栋、已过百岁的业主王鉴廷老先生提高了音量,话语铿锵有力,还禁不住边说边打手势。

(抗战老兵王鉴廷(左)在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家中回忆当年情景)

      王鉴廷老人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正在山西的一所国防医院里学习,当时没有广播等现代传媒工具,他们是通过报纸“号外”得知消息的,得知这一翻天覆地的巨变发生后,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庆祝,一直“闹”到深夜,每个人都很兴奋,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王鉴延老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父亲在他出生一个月后就去世了,母亲在叔伯的扶持下把他抚养长大。因勤奋用功,初中二年级时,他从18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兵工厂医院的护校录取的3名护生之一。这是王老先生颇为自豪的一件往事。

      1937年抗战打响后,王老转入洛阳92后方医院当兵,成为上士护士班班长。之后,又考升军医、进入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先后在黄埔军校七分校、军委西安办公厅、第一战区西安指挥所行医,成长为“三等少校正军医”,一直奋战在抗日战争的后方医疗战线上。

      “与那些在各大战役中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抗战英雄相比,我只是做了些平凡的医疗救护工作,不足挂齿。”提起那段历史,王老谦逊地说。

      解放后,王老便成为中学的校医和重庆市人民法院的医生。1951年,王老转任西南军区总医院的上尉军医,转业到贵州后,王老成为贵阳市结核病院精神科的一名医生。

      1968年,作为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创建者之一的王老,参与组建了贵州省首个精神专科病房,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为全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退休后的王老还被返聘省二医继续工作,把终生之爱献给了身上的白大褂。

      2013年,王老先生的儿子在宏立城集团开发花果园楼盘置业安了家。王老先生来宏立城集团花果园“考察”了几次,发现家门口就有宏立城集团建设的花果园湿地公园,旁边还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楼下就有菜场,生活十分方便,非常愿意在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安度晚年。

      于是,儿子就在宏立城集团花果园一期同一栋楼的隔壁单元又购置了一套房子,专门给老俩口居住,这样也方便照顾二位老人。儿子对宏从事艺术教学,也非常喜欢宏立城集团花果园项目的艺术气息。2016年,一家人就在宏立城集团花果园安了家。

(百岁抗战老兵神采飞扬)

      2015年,王老先生收到了平生最珍贵的一份礼物: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给他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问到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王老先生说道:“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心情平和与舒畅,没事就唱唱歌、看看书、写写字,一生就这么笑呵呵地走过来了。”

     (时间:2018年9月26日    来源:洞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