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福建公司:热心送“温暖” “精准”做抗战老兵公益
编者按:近日,由人民网公益频道主办、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指导的“2018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行”第二站走进了福州,对中国石油福建公司的“温暖”系列公益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行”活动旨在通过走访、调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企业,报道成功经验、挖掘典型案例,推动更多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发展远景和工作格局中。
抗战老兵宋汉章居住在福州市永泰县一座明朝年间的老屋里,他1940年入伍,到今年11月11日,正好一百岁。
对于“温暖抗战老兵”志愿者中国石油福建公司员工吴光菁的来访,老人份外高兴,衣冠整齐出门迎接。宋汉章说,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订了四份报纸和两份杂志,还喜欢看中国女排比赛,场场不落。
吴光菁告诉人民网记者,他每次去看望老人,宋老都会提前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说穿的太随便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志愿者的到来,让老人高兴的同时又感愧疚,高兴的是能有人说说话谈谈心了;愧疚的是因为年岁已大,听力不好,担心让人觉得沟通困难。所以每次有人去看他,老人重复得最多的就是“对不起,对不起”。
“温暖抗战老兵”是中国石油福建公司系列公益活动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展“弘扬石油精神、重塑企业形象工作”,响应集团公司号召,福建公司从2012年起,聚焦政府工作重点,契合企业特色特点,紧扣社会关注热点,倡导“精准公益”理念,以“温暖”为主题,持续推进“温暖抗战老兵”“温暖回家路”“温暖衣+1”等系列公益活动,把温暖精准送到每个人手上。为国有企业如何做好公益事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石油志愿者端午节去慰问欧启振老兵(图片来源:中国石油福建公司)
温暖:与抗战老兵一对一结对子
福建公司新闻处处长、公益活动负责人陈上元向记者展示了一幅电子地图,这是2018年他们做的一件大事,制作了一张线上抗战老兵的地图。
“打开线上地图就会自动定位你在福建哪个位置,把周边有老兵的地址标记在地图上。绿色的点代表这些老兵还在世,黑色的代表已经过世的。”陈上元说,通过地图,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老兵,自发地去看望他们。
这个地图做得很用心,地图上没有公开老兵的详细地址和电话,而是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如果有人要去看望老兵,需要在线登记个人资料,经审核后再由志愿者带到老兵家里去。这样既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又能保护老兵的隐私,避免他们受到骚扰。
2015年,福建公司发起“温暖抗战老兵”活动,历时100天,驱车15000里,寻访福建在世的一百多位抗战老兵。志愿者与老兵一对一结对子,每年逢年过节持续走访,给老兵们送去温暖,解决老兵生活困难,目前已有200多位志愿者参与其中。
2016年,福建公司为每一位老兵整理出一篇口述,记录下老兵的故事,结集出版成《百位抗战老兵口述》一书,在网上义卖,共募得资金2.682万元,全部捐给老兵。2017年,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抗战老兵,公司又发起网络募捐,共为老兵募得28万元善款。
志愿者去看望梁惠国老兵(图片来源:中国石油福建公司)
“他把衣服一撩,你看这个伤口,裤腿一撩,这有一个弹孔,给我们感觉挺不一样的。”陈上元说当年发起“温暖抗战老兵”的初衷,部分正是来自于与媒体一起去拜访抗战老兵时发现的这些细节。
据福建公司统计,目前全省的老兵年龄最小的92岁,最大的104岁,平均年龄达到94岁。他们正在加速凋零,2015年走访的108位老兵当中,到2016年只剩下90人,2017年68人,2018年只有54人。五年之后,或许不再有老兵。
“老兵不怕死,就怕被遗忘、被误解。”陈上元说,他们非常渴望认同。
2015年抗战胜利70年的时候,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老兵方阵从天安门前走过,接受人民的敬礼。中央还决定,向抗战老战士等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那一年,“温暖抗战老兵”志愿者走访的时候发现,有的老兵还没有获得纪念章,他们便从中搭桥,帮老兵争取到,老兵很开心,因为纪念章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认同。
老兵温金林今年95岁,他有过被捕入狱后成功越狱的传奇史,他说:“除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外,中石油作为一个企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感谢他们。”
创新:公益做加法 永远在路上
据介绍,近6年来,福建公司牵头发起的各类公益项目达10余项,以全省中国石油加油站为基地,志愿者队伍超过800人,志愿者年服务时长近1万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老兵人数越来越少,铁骑返乡的人数也在减少,这两个公益项目是在做减法,但福建公司的公益在做加法。”陈上元说。
福建公司没有停止探索,他们“用力”、“用脑”、“用心”做公益。公益做加法,永远在路上。
福建公司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成绩斐然。2018年,公司投入2亿元全面推进双层罐改造。1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环保责任事故。投入4000万元,在长汀建设万亩南方水保生态林,对于南方红壤如何治理的问题,探索了新的模式。
福建公司还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埔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县里有一个贫困村盛产茶叶,每年大概产一万斤左右,茶叶里含硒量较高,福建公司把农民们种的茶叶收购过来,放在加油站的便利店里卖。因为是绿茶,以往一斤只能卖一百元左右。今年,福建公司给村里捐赠了一套加工茶叶的设备,把绿茶加工成红茶,红茶一斤可以买到三四百元。
把政府给贫困村的财政拨款利用起来做项目,一起开发和经营加油站,也是福建公司创新的扶贫方式之一。“我们现在和有的县已经开始谈了,扶贫资金进来是3:7,福建公司是7,你那边占3,但是我们可以按4:6进行分红,贫困户还可到附近加油站工作。”陈上元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也可以保证贫困人口资金的回报率,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专家:精准公益推动“温暖”系列持续开展
随同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责任研究中心事业部主任叶柳红说,做公益的企业很多,但如何做到有价值、有成效、可持续则是关键。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使命,社会各界对央企履行社会责任高度关注、寄予厚望。中国石油福建公司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企业,除了履行好“保障能源供应”“负责任生产经营”等本质责任之外,还积极策划和开展公益活动,“温暖”系列活动通过“用力”“用脑”“用心”实现了公益项目有价值、有成效、可持续。
(时间:2018年11月15日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