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嗒嗒!”新疆抗战老兵如愿“发报”
2021年12月30日,家住乌鲁木齐市的,98岁抗战老兵高万新,意外收到了一件日思夜想的新年礼物——无线电发报机。
“嘀嗒嘀嗒、滴滴嗒嗒”,高万新敲击电钮,抗战题材影视剧里出现的发报声音,在屋子里响起。
2021年12月30日,圆梦行动助力人带着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到抗战老兵高万新家里为他圆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82年前,出生于陕西省的高万新投身抗日战争。作为一名通信兵,他背着发报机,在前线收发作战电令和战地新闻。
“打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我就是发电报的通讯兵,我一辈子都忘不掉,我最骄傲的就是这个。”在高万新的记忆中,他曾在一小时内发出了7封电报。而他发过的最长的一份电报有280个字,内容是关于中缅边境的抗日战争局势。
2015年9月,抗战老兵高万新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9年,他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21年8月24日,抗战老兵高万新端详他获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2021年9月2日,石榴云/新疆日报发出《永不消逝的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的专题视频,其中介绍了抗战老兵高万新的故事。
在接受记者采访和志愿者慰问时,高万新多次说起自己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找到,记忆中的发报机,因为它承载着无法忘记的烽火岁月。
2021年12月30日,圆梦行动助力人、出生于新疆的退伍军人孟智辉向抗战老兵高万新讲述圆梦行动过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乌鲁木齐慈善总会苏桐军创基金负责人苏桐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为抗战老兵高万新发起圆梦行动。但时隔那么久,到哪里去找一台当年用过的发报机?
经苏桐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两位圆梦行动助力人:南京“老兵之家”红色文化讲习所创办人孟智辉、南京“战士印象馆”创始人孙农,他们收藏有一台七十多年前的无线电发报机(可供演示用),并决定捐赠给抗战老兵高万新。
经多方协调和报备,在南航股份新疆分公司的帮助下,2021年12月29日23时50分,圆梦行动助力人孟智辉和孙农,带着发报机从南京飞到乌鲁木齐。
2021年12月30日,圆梦行动助力人孟智辉(右二)等为抗战老兵高万新唱歌祝福新年,表达敬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次日一早,苏桐和孟智辉、孙农以及南航股份新疆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朱超工作室”的志愿者们,一起赶到了抗战老兵高万新家里。
这张拼版图片记录了抗战老兵高万新梦想成真。上图为2021年8月24日,他在自己腿上“发报”,他经常敲击桌面模拟“发报”,很多次女儿误以为家里来客在敲门。下图为2021年12月30日,他用一台无线电发报机练习“发报”。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当发报机在眼前出现时,抗战老兵高万新非常惊喜。“天呐!你们从哪里找来的发报机?我有几十年没摸过了!”
2021年12月30日,抗战老兵高万新在家里操作无线电发报机,练习“发报”。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抚摸着这台陈旧的军绿色发报机,高万新感动不已:“谢谢你们,没有忘记我!”他娴熟地戴上耳机,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敲击按钮,“滴滴嗒嗒”的电波声响起来。他边“发报”边讲解所发的内容,“这是7,这是8。”
2021年8月24日,抗战老兵高万新在家里向记者讲述他在抗日战争中发电报的故事,墙上挂着的是他年轻时候的照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圆梦的抗战老兵高万新,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愿:“国运昌盛,人民幸福!”
(时间:2022年1月4日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王欢、王琦铭、秦鹏、王昕 编辑:胡晓蓉 主编: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