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当代中国口述史窥探
口述史活动,无论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丛书,还是始于60年代的《文史资料选辑》,都是有组织历史写作的一部分。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种主要以口述史活动为载体的个人历史写作出现了。
作家叶永烈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利用大量的采访口述资料和历史文献写作出版了“四人帮”的传记,轰动一时。被称为“黑色系列”的传记在90年代被时代文艺出版社以《四人帮全传》的总题名列入“实录丛书”再版。叶永烈对“红色系列”也有涉猎,他在90年代出版了有关毛泽东和“中共核心人物圈”的纪实著作。
在通过采访口述记录进行揭秘式历史写作方面,权延赤以“红色神秘路线”推出了《走向神坛的毛泽东》、《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红墙内外——毛泽东生活实录》等书。到90年代又陆续出版了《共和国缔造者的感情世界》、《生活中的领袖们》等。
当代中国口述史运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离开工作岗位的革命老干部所作的有组织口述回忆活动。工作方式一般是自己口述史实,在记录整理的基础上由工作人员参阅档案文献资料写作成文,再由口述者审阅修改,然后经征求有关方面或部门的意见,最后修改定稿出版。这类著作有李维汉的《回忆与研究》、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师哲的《在历史巨人身边》、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胡乔木回忆毛泽东》、《黄克诚自述》以及《杨尚昆回忆录》等。这些著作使用了不对外公开的档案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学述价值。
还有党和国家的专门研究机关出于本身编辑研究工作的需要所做的老干部口述史工作。一般经过现场录音、记录整理,而后归档保存、内部控制使用。这类口述史活动的成果或被使用于老一辈领导人的传记、年谱,或刊登于专业杂志,或散见于《说不尽的毛泽东》、《话说毛泽东》、《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邓力群的《我为少奇同志说些话》、朱元石主编的《共和国要事口述史》、《吴德口述:十年风雨记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等处。
从具体发展来看,当代中国口述史基本在三个走向上展开,一是人民历史路线,二是揭秘内幕的传奇历史路线,三是提供史料的实证历史路线。
人民历史路线口述史工作在90年代以来出版有贺黎、杨健的《无罪流放:66位知识分子“五·七干校”告白》、李辉的《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刘小萌的《中国知青口述史》等。在传奇历史路线口述史方面,《知情者说:与历史关键人物的对话》从1995年起已出版多辑。在实证历史路线口述史方面,当代中国研究所不断地在《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口述史成果。从2004年开始推出“当代中国口述史”丛书。新近还有人民出版社的《刘英自述》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王光美访谈录》问世。一些学术出版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2002年开始由专业学者主持编选“口述自传丛书”,2003年推出了连续出版丛书《口述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从1999年就开始出版“口述传记丛书”。一些伟人或重大题材的电视专题片访谈内容也被成书出版。2004年12月成立了“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
当前,出现了无根据口述、有脚本口述和翻版虚构口述等伪口述现象。应该明确,口述史本身并没有独特的目的,它的目的应该是为文献史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史料和多元的视角,以构建更加具有公共性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口述史学大有可检点之处。
秦 汉文 摘自《中国图书评论》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4-05 第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