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口述经验

杨祥银:《口述史研究(第一辑)》序言

        国际口述史学界一般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兰·内文斯(Allan Nevins)于1948年创建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Columbia Univers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Office)视为现代口述史学诞生的标志。显然,口述史学的现代应用也不过是新近的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自己的悠久历史,正如英国著名口述历史学家保罗·汤普森(Paul Thompson)所说:“事实上,口述历史就如历史一样悠久。它是历史的第一种形式”。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为了将先辈们的历史尽可能完整地传递下去,除了一些简单的符号记忆(据记载,北美印第安人、非洲各部落等曾利用打结的绳头、贝壳、斑纹、图画等来记录他们的经历)之外,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
        回顾中西史学史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发现很多历史学家很早就采用了“口述历史”这种方法并对其有所研究。在中国,司马迁的《史记》就被誉为久负盛名的“口述历史”著作,他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口述资料。而在西方,利用口头传说编撰而成的《荷马史诗》(The Homeric Hymns)、希罗多德(Herodotus)的《历史》(The Historie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在西方口述历史上也是抹不去的一页。此后,尽管文献资料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历史学家在实践着这种古老的历史研究方法。正如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United States Senate Historical Office)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Donald A.Ritchie)所说:“直到19世纪晚期,同时参考口述与文献资料看上去仍然是合理的。”
        然而,随着历史学专业化的逐步发展,对于口述资料的质疑与批判与日俱增,很多历史学家以客观性为由抨击其作为一种史料的合法性。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是随着兰克(Leopold von Ranke)学派的兴起,档案文献资料被视为唯一可靠的史料。随着兰克学术思想和方法的广泛传播,在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培养出一大批颇具影响的历史学家,因而也形成以“客观主义治史原则”著称的“科学历史学派”(school of scientific history)。兰克的追随者们致力于将历史由一种文学形式转变成一门依赖于严谨地利用证据的学科,并将口述资料贬低为民间传说和神话,认为口述证据过于主观。从此,口述资料便日益遭到冷落和诋毁。
        20世纪初,兰克学派的“历史科学规律”开始遭到挑战。首先是因为科学自身的进步,“科学的进步使既定的科学规律或定律的精确性和绝对性的神话失去了魔力”。同时,由于新史学运动的兴起,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已不适应历史学发展的新潮流,很多历史学家便重新提出发展口述史学的呼吁。上述提到的内文斯早在1938年就提出开展口述历史访谈的倡导,他认为应该创立一个组织,系统地搜集和记录过去60年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著名美国人的回忆。而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创建则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尽管这一举措遭到那些认为口述历史不可靠的传统历史学家的反对,但口述史学凭借自身的独特价值与作用,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美国为例,据统计,到1965年全美共有89个口述历史计划。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认为它们在口述史学领域引领了一场“真正的运动”,包括历史学会、大学(研究机构)、公司、图书馆、博物馆和专业协会在内的不同机构都开展了相应的口述历史计划。同时,美国口述史学发展开始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在阿兰·内文斯的倡议下,第一届美国口述历史会议于1966年9月25~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阿罗黑德湖(Lake Arrowhead)举行,包括档案工作者、图书管理员、历史学家和医生在内的近100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的定义、应用与发展方向,口述历史访谈技巧以及专业目标和标准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酝酿于第一届会议的全国性口述历史组织——美国口述历史协会(Oral History Association)也于1967年正式成立,其会员遍布全美与海外各地。该协会除主办口述历史年会之外,还分别于1967年和1973年出版《口述历史协会通讯》(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Newsletter)和学术杂志《口述历史评论》(Oral History Review)。与此同时,随着地方性口述历史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不断创建,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口述史学在美国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最能体现当时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口述历史”这一术语已经深入日常语言当中,《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等权威媒体都已经用小写字母来表示,而无须用大写字母来特别提醒读者。正如阿兰·内文斯学术继承人、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第二任主任路易斯·斯塔尔(Louis M.Starr)所说,“不管喜欢与否,口述历史已经扎下根来。它已经自成一类”。
        在美国的影响下,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在英国(1971),法国、加拿大(1974),澳大利亚(1978),以色列、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荷兰(1980),新西兰(1986),俄罗斯(前苏联)、意大利(2005),德国、比利时、波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瑞士、墨西哥(1996),土耳其、巴西(1998),津巴布韦(1988),纳米比亚、葡萄牙、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南非(2004),日本(2003),中国(2004),阿根廷(2005),捷克(2007),乌克兰(2007),希腊(2012)和印度(2012)等地也相继兴起与发展,它们大都拥有自己的专业协会和学术刊物。
        随着口述史学在欧美和世界各地的发展,各国口述历史学家感到有必要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口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在保罗·汤普森的倡议和组织下,第一届国际口述历史大会(International Oral History Conference)于1979年3月23~25日在英国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的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举行,此次会议由英国口述历史学会(Oral History Society)主办及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系和历史系联合赞助。在三天的会期内,来自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西德、瑞典、荷兰、冰岛、挪威和墨西哥的近200位与会者围绕口述史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口述史学在妇女史、家庭史、乡村史、劳工史、民主史和法西斯主义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1996年6月13~16日在瑞典歌德堡(Goteborg)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口述历史大会上,国际口述历史协会(International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宣告正式成立,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口述历史大会。该协会除主办国际大会外,还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开始出版双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学术杂志《话语与沉默》(Words and Silences)和《国际口述历史协会通讯》(International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Newsletter)。
        简言之,作为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激进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在过去的60多年间,尽管遭遇来自各方的挑战与质疑,不过,在世界各地口述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口述历史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国际历史学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它从诞生起就已经超越历史学的学科界限,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学(社区研究)、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民族志、族裔研究、医学(老年医学、叙事医学)、心理学、建筑学、犯罪学、妇女(性别)研究、赋权研究(政治和解、社会正义、法律诉讼、残障研究)、传记研究、移民研究、灾难研究、文化研究、LGBT研究(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研究)与媒体研究等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史学界具有相当悠久的口述历史传统,而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口述史学概念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不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口述史学才开始真正有所发展,而2004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则是中国口述史学开始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口述史学在中国日益流行,其发展甚至呈现出“火爆”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口述史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和其他学科相关学者的日益认可与重视,同时国内外口述史学界的相互交流也日渐频繁;(2)有关口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著作、学术论文与全国性学术会议不断增多,而高层次的口述历史科研项目也不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立项;(3)以纸质出版、电视节目、纪录片和网络(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呈现为依托的口述历史作品与成果不断问世,部分作品逐渐赢得公众的认可与好评;(4)一大批口述历史计划如雨后春笋般地展开,其发起和组织者包括学校与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图书馆与档案机构、媒体机构、基金会、公司与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学生组织以及从事不同工作的个体,在此基础上,国内高校也开始出现一批专业的口述历史研究机构。
        中国口述史学方兴未艾,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口述史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实践层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口述史研究》(The Oral History Studies)旨在为口述史学界同仁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在此创刊之际,我们诚挚地邀请中外学者加入我们的行列,为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