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中心动态

行程万里 收获满路:项目组口述调查陕西、河南之行顺利结束

        2017年3月4日至3月31日,南京师范大学《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项目组不远万里,踏着三月的春色,对陕西、河南两省抗战老兵展开了口述调查。

        此次口述调查,共计采访拍摄口述者52位,其中国军抗战老兵48人,八路军抗战老兵3人,战争受害者1人。52位接受口述采访的人物,年龄最大者101岁,最小88岁。男性51人,女性1人。行程跨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省,全程共计4797.6公里。采访地域范围涵盖陕西省西安、户县、周至、商洛、渭南;河南省洛阳、孟津、嵩县、郑州、平顶山、西平、上蔡、驻马店等13个市县。

wei_xin_jie_tu_20170406175010.png

        访谈的老兵中,有很多老兵人生经历丰富,极具口述史价值。平顶山百岁抗战老兵孙永清可以称得上是“国宝级”老兵。1937年随102师自淞沪抗战开始,历经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三次会战、浙赣会战等多次战役。老人记忆力强,表述精彩,近7小时的采访中,除了晚餐的半小时,一直滔滔不绝讲述。其中时间、地点、人物、细节、术语清清楚楚,逻辑关系准确。

wei_xin_jie_tu_20170406175339.png

        访谈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意外”惊喜。嵩县90岁老兵任少年是一位才艺双馨的“文艺老人”。老人把自己一辈子的经历写成了唱词,并按照当地的戏剧风格配了曲,双腿一个铃铛,一个木鱼,手中一把胡琴,一口气把自己的人生坎坷和真实记忆娓娓道来,委婉动听。让访谈组感受到了民间艺术与抗战历史一种全新的组合模式。

wei_xin_jie_tu_20170406175556.png

        访谈中也遇到了不少兵种稀少且身体健康、口述能力强的老兵。西安伞兵鸿翔部队抗战老兵李汉勋记忆清晰,口述极具画面感,在讲述美军训练伞兵的各个环节和有趣故事时,手脚并用连说带比划,伞兵动作甚至要亲自示范一遍。在讲到美军军官训练如何使用和预防手榴弹时,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诠释了当时的搞笑场景,令人捧腹不已。

wei_xin_jie_tu_20170406175805.png

        应该说,项目组的陕西、河南之行,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50余位老兵口述调查,达到了预期目标,突出了抗战老兵口述调查的抢救性特征。另外,此次对陕西、河南地区抗战老兵口述调查,得到了当地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项目组对这些志愿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是:

        西安的傅宏、侯莉、郭英、凯旋、蒲元;
        户县的袁老;
        临潼的邢飞;
        商洛的邢渭;
        洛阳的匈奴、皮皮、;
        郑州的百泉夫妇;
        平顶山的三乐;
        上蔡的陈俊峰。

       (时间:2017年4月5日    来源:《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项目组)